
子张篇第十九
19.1子张曰:“士①见危致②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,丧思哀,其可已矣。”
①士:指卿大夫以下的朝臣。②致:献出、尽。
【白话文】子张说:“作为士,面对国难能舍生忘死,得到利禄能心存道义,祭祀时充满敬意,丧礼中满怀哀伤,这算是做到位了。”
19.2子张曰:“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”
【白话文】子张说:“拥有道德不能将其发扬光大,信奉道义不能坚定执守,这样怎能说其有德有道,又怎能说其无德无道?”
解读:子张认为有德信道就应弘扬道德、坚守道义,否则就如同没有道德、不守道义。
19.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,子张曰:“子夏云何?”对曰:“子夏曰:'可者与之①,其不可者拒②之。’”子张曰:“异乎吾所闻。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③。我之大贤与,于人何所不容?我之不贤与,人将拒我,如之何其拒人也?”
①可,认可、认同。可者,被认同的人。与,结交、亲附。②拒,旧文、汉石经、皇本皆作“距”。引申指远离。③容,宽容、容纳。矜,怜悯、同情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样与人交往。子张说:“子夏怎么说?”这个学生回答道:“子夏说:'你认同某人就和他交往,不认同某人就远离他。’”子张说:“我受到的教诲不是这样。君子尊敬贤才也能容纳普通人,赞美善行也同情无所作为者。如果我是个很贤能的人,什么人我容纳不下?如果我不贤能,别人就会远离我,哪用得着我去远离别人呢?”
19.4子夏曰:“虽小道必有可观①者焉,致远恐泥②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
①可观:值得看。②泥:nì,行不通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即便是小技能,也一定有其可用之处,用到宏图大略上恐怕行不通,所以在位者不学习这些小技能。”
19.5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”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每天学到自己不会的东西,长时间不遗忘曾经掌握的技能,就真正是善于学习了。”
19.6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①而近思②,仁在其中矣。”
①切问:深入探究。切,深切、深入。问,探究、探求。②近思:接近圣人的思想。近,接近、靠近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因广博学习而坚定尚贤之志,因深入探究而接近圣人之思,仁德自然就产生了。”
19.7子夏曰:“百工居①肆以成其事,君子学以致其道。”
①居:留居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匠师们留在作坊里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,君子求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。”
19.8子夏曰:“小人之过也①必文②。”
①之,用在主谓之间。过,犯错。也,语气词,表示判断。②文:旧读wèn,文饰、掩饰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小人犯了错误,必定想办法掩饰。”
19.9子夏曰:“君子有三变①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②。”
①三变:呈现多种相貌。②厉:严格要求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君子多种相貌并具:远望其庄重可敬,近前其温和可亲,听其教诲则深感其要求严格。”
19.10子夏曰:“君子信①而后劳其民,未信,则以为厉己也;信而后谏,未信,则以为谤②己也。”
①信:讲信用、有信誉。②谤: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为政者有信誉才能动用民力,否则,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苛待自己;为政者有信誉才去进谏,否则,国君就会以为是在指责自己。”
19.11子夏曰:“大德①不逾闲②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
①大德、小德:指大节、小节。②闲:本义为栅栏,这里指边界、界限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人在大义上不能越界,在小节上可以稍有出入。”
19.12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、应对、进退则可矣。抑①末也,本之则无,如之何?”子夏闻之,曰:“噫,言游过矣!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,孰后倦②焉,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君子之道焉可诬③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!”
①抑:连词,表轻微的转折。②传,传承、继承。倦,倦怠、懈怠。③诬:诬陷、诬蔑。
【白话文】子游说:“子夏的学生弟子,只学习洒水扫地、迎送客人的授业就满足了。但这些都是末节小事,根本的礼乐正道却没学,这怎么能行?”子夏听到了,说:“唉,言游说错了。君子授道,哪个弟子开始即可接受传承,哪个弟子后来会心生倦意,就像不同的草木习性各异一样,是要加以区别的。所以君子的授道方式,岂能随意否定呢!学业能够善始善终的,大概只有圣人做得到吧!”
解读:子游,姓言名偃,字子游。依常礼及孔门弟子间称名不称字的惯例,此处子夏应直呼其名曰“偃”或“言偃”,像这样姓与字连称为“言游”实属异常。其中缘由,据湖南《浏阳卜氏家谱》记载,子夏六世祖为晋国掌卜大夫卜偃,若释以子夏在避其先祖名讳,即理所当然了。
19.13子夏曰:“仕而优①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
①优:有余裕。
【白话文】子夏说:“佐君治民的人,有余力就应学习圣人之道;学习圣人之道的人,有余力就应从政践行,为国为民造福。”
解读:今人好借后半句励人励己,但将“学”看作手段,将“仕”认作目的,实则误子夏久矣。
19.14子游曰:“丧①致乎哀而止。”
①丧:指父母之丧。
【白话文】子游说:“居丧充分表达了哀思也就可以了。”
解读:子游的意思是,居丧,一方面要尽哀,一方面又不应因过于哀痛而伤害身体。即孔子所倡,丧礼中注重内心真诚的情感,而又不过度。
19.15子游曰:“吾友张也,为难能①也,然而②未仁。”
①难能:难以做到却能做到的才能。②然而:既然这样却……。然,指示代词,指(子张的)难能。
【白话文】子游说:“我以子张为友,是因其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,更不用提他的仁德了。”
解读:此章及下章不仅盛赞子张的才能,更说其仁德难及,依据为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篇中所载孔子之言“其不伐则犹可能也,其不弊百姓者,则仁也。”
19.16曾子曰:“堂堂①乎张也,难与并为仁矣。”
①堂堂:光明磊落的样子。
【白话文】曾子说:“子张堂堂正正、光明磊落,他的仁德是我等不能相比的。”
19.17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,人未有自致①者也,必也亲丧乎!”
①致:到极点。这里指人的真情完全流露出来。
【白话文】曾子说:“我听老师说过,人不会轻易地流露真实感情,如果有,也一定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!”
19.18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,孟庄子①之孝也,其他可能也;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,是难能也。”
①孟庄子:鲁国大夫孟孙速。他的父亲是仲孙蔑,即孟献子。献子贤而相鲁。
【白话文】曾子说:“我听老师说过,孟庄子的孝行,别人容易做到,但留用父亲的旧臣,不改变父亲的政治措施,却是别人难以做到的。”
19.19孟氏①使阳肤②为士师③,问于曾子。曾子曰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则哀矜④而勿喜!”
①孟氏:鲁下卿。②阳肤:曾子弟子。③士师:典狱官。掌刑罚。④哀、矜:怜悯、同情。
【白话文】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,阳肤向曾子请教。曾子说:“现今在上位的人不行仁道,百姓早就背井离乡了。你如果得知他们逃离的实情,就应当怜悯同情他们,不要自以为明察而沾沾自喜。”
19.20子贡曰:“纣①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②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①纣:子姓,名受。日名(相当于庙号、谥号)帝辛,商朝最后一个君王,有名的暴君。②下流:下游。借指卑下之处。
【白话文】子贡说:“商纣王的无道,不像传说得那么严重。所以君子不愿身居污地,居之,天下所有的坏名声就都汇集到自己身上了。”
19.21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人皆见之①,更也人皆仰之。”
①见:观看、注视。
【白话文】子贡说:“执政者犯错,就如日食、月食一样:有了缺陷,众人忧心关注;克服了缺陷,人人欢心敬仰。”
19.22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未坠于地②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,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①卫公孙朝:卫国大夫公孙朝。春秋时,鲁、卫、郑、楚各有公孙朝,所以指明卫。②坠于地:指丢失、消失。
“仲尼”是孔子的字,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尊其为“尼父”,该尊称也成为那段时间他的谥号。当然,后来在不同的时代孔子被授予了不同的称号。本篇最后四章记录的内容都发生在孔子逝世之后,故称孔子为“仲尼”。
【白话文】卫国公孙朝问子贡:“仲尼是向何人求学的?”子贡回答:“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,并没有失传,还留在人们心里。贤能的人掌握了主要内容,不贤能的人记住了些微枝节,文王和武王之道无人不有,夫子于何人不能学?哪里需要有固定的老师呢?”
19.23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:“子贡贤于仲尼。”子服景伯以告子贡,子贡曰:“譬之宫墙②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;夫子之墙数仞③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、百官④之富。得其门者或寡矣,夫子之云不亦宜乎!”
①叔孙武叔:鲁国大夫,名州仇,谥“武”,三桓之一。②宫墙:四面相连的围墙。围墙及其以内的区域称为宫。③仞:rèn,长度单位。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。④官:指官舍。
【白话文】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:“子贡比仲尼更贤能。”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。子贡说:“以围墙作比,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,从墙外就可以看到家中房屋的美好;老师家的围墙有几仞高,不从大门走进去,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、众多房舍的富丽。而能够找到大门进去的人太少了,所以叔孙武叔这样说,也就很自然了。”
19.24叔孙武叔毁仲尼。子贡曰:“无以为①也,仲尼不可毁也。他人之贤者,丘陵也,犹可逾也。仲尼,日月也,无得而逾焉。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
①无以为:没有可以达到目的的办法。
【白话文】叔孙武叔诋毁仲尼。子贡说:“没有用的,仲尼是毁谤不了的。别人的贤能,好比高山峻岭,咬紧牙加把劲还可以翻越。仲尼却是太阳、月亮,无法超越的。一个人即使想自绝于日月,又能对日月产生什么伤害呢?最多显示他不自量力而已。”
19.25陈子禽①谓子贡曰:“子为恭也,仲尼岂贤于子乎?”子贡曰:“君子一言以为知②,一言以为不知,言不可不慎也。夫子之不可及也,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。夫子之得邦家③者,所谓立之斯立,道④之斯行,绥⑤之斯来,动之斯和。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⑥,如之何其可及也?”
陈子禽:即陈亢,字子禽。②知:zhì,通“智“。③邦,诸侯统治的地区。家,卿大夫统治的地区。④道:dǎo,今写作“导”,引导,教化。⑤绥:安抚。⑥荣,称誉、赞誉。哀,哀悼、悼念。
【白话文】陈子禽对子贡说:“你太谦恭了,仲尼岂能比你更贤能?”子贡说:“从一句话可以看出说话人是明智的,从一句话也可以看出说话人是不明智的,所以君子说话不可以不慎重。老师高不可及,就像青天不可沿着阶梯爬上去一样。老师如能得到封国、封邑去治理,就会像人们所说的那样:以礼教人,百姓则自立;以德导人,百姓则跟行;以仁安人,百姓自然归服;以义感人,百姓定然响应。他生前被赞誉,死后被悼念,怎么可能有人比得上呢?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注意事项,鼎信配资,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