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扬州旌忠寺社区的青石板巷里,总能看见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。她是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汶河派出所社区民警董建华,被居民亲昵唤作“小巷特首”。这个与香港首任特首同名的女警官,藏着一副矛盾又统一的性格图谱:她有铁汉般的果敢,却在老人面前柔若春风;她对工作严苛到“吹毛求疵”,却在孩子面前笑出弯眉;她能在市井烟火里扎下根去,又总能在治理难题前灵光乍现。这些交织的性格特质,让她成为社区里行走的“暖光”。
柔肠百转:
把“警服”穿成“棉袄”的细腻心
“董警官啊,比亲闺女还贴心!”83岁的王大爷总爱把这话挂在嘴边。在旌忠寺社区,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三分之二,董建华的细腻心思,像针脚般密实地缝进了老人们的生活里。
2009年刚到社区时,方言障碍让沟通成了难题。扬州话里“巷子”念作“航子”,老人们一句“门朝东开”能让她绕晕头。但她有股“磨”劲:请社区阿姨当“方言翻译”,把难懂的词汇记在小本本上。三个月后,当她用带着扬州腔的普通话喊出“张奶奶,今天食堂有狮子头”时,老人惊讶得直拍大腿。
这份细腻在“爸妈食堂”的筹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她发现独居老人做饭难,跑遍街道拉支持,最终把警务室旁的闲置杂物间改造成食堂,还特意量了所有老人的座椅高度。开张那天,76岁的李阿婆端着热汤掉了泪:“这口热饭,比儿子寄来的保健品还暖人心。”
刚硬如铁:
守安全底线的“较真劲”
“董警官查消防,比CT机还准!”民宿老板们对董建华的“严苛”印象深刻。在温情之外,她藏着守护安全的“硬骨头”。
社区“三老”隐患多,2018年除夕夜一场小火让她彻夜难眠。第二天她就带着退休电工查线路,遇见舍不得换插排的老人,她自己掏钱买,发现私拉电线,当场整改。有居民嫌她“多管闲事”,她就火灾案例,一坐一下午。三个月后,社区换了300多个插排,居民们都说:“这‘较真’救了命!”
民宿管理更见“铁面”。2022年仁丰里成“网红打卡点”,她拿着清单逐项核对:防火门闭门器、监控存储、安全出口灯亮度都不放过。有家民宿在逃生通道堆杂物,她当场黑了脸:“游客的命是底线!”
最让商户“怕”的是她对一条差评的“死磕”。游客吐槽“民宿难找”,她跑遍21家民宿,用7款导航实测。发现问题后,她协调更新数据,还设计带反光条的“LOGO灯箱”,连安装角度都保证从巷口可见。如今暖黄灯光成了游客的“安全坐标”。
灵慧如泉:
解治理难题的“金点子”
“董警官的脑子,像扬州榫卯,总能把难题卡得严丝合缝。”面对基层治理“杂症”,她总有巧办法。
老人多、服务力量少,她成立“银翼联盟”:退休医生当“健康顾问”,社区干部做“调解员”,还定制红马甲。如今老人们互相送饭、排查隐患,实现“老人管老人”。
孩子们假日安全是痛点,她撮合汉韵书苑开“阳光学堂”。怕孩子坐不住,她买卡通手册,请消防员演情景剧,设计“安全勋章”:集满10个章换“定制笔记本”。现在巷子里跟“董老师”学知识的孩子多了。
新业态管理中,她的“云格警务”成范本。30多个微信群覆盖各方,游客丢手机,她发动人员两小时找回;发现“同心社区”涉嫌诈骗,她发预警避免20多位老人受骗。2025年以来,社区矛盾化解率和小案破案率均达100%。
旅游旺季,她在仁丰里摆“街头小摊”:编扬州清曲反诈,手绘带方言注释的地图。有美国游客迷路,她用英语加手势带到目的地。
从警20余年,董建华荣誉墙上挂满奖章,但她最珍视的是老人织的“毛线捂子”、孩子画的“警察妈妈”。这些物件诠释着她的性格密码:以柔肠贴近民心,以刚硬守护平安,以灵慧破解难题。(姚瑶扬公轩)
配资注意事项,鼎信配资,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