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衷,字正度,乃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嫡次子,母亲是武元杨皇后。司马衷天性愚钝、懦弱,既不识农事,也不具备基本的治国理政能力,登基之后,权力逐渐旁落,政权由宦官和权臣把控,最终酿成祸端。贾后趁机操控朝政,引发了后来的八王之乱。赵王司马伦篡位,自封为太上皇,并将司马衷幽禁于金墉城。后来,三王联合起兵,成功将司马伦推翻,司马衷得以复位。然而,自此以后,司马衷屡遭权臣压制,生活倍受屈辱,内外交困,直至国破家亡,英年早逝。最后,在东海王司马越的帮助下返回洛阳,却不幸于光熙元年去世,时年四十八岁,谥号惠皇帝。
司马柬,字弘度,司马炎的第三子,母亲为武元杨皇后。初封汝南王,聪明敏锐、见识广博,在兄弟中深得父皇宠爱。曾以左将军身份,掌管齐献王的旧府,地位显赫,享有极高的荣宠。性格温和而不善言辞,既有仁爱之心,也缺乏辩才。后因封号改为秦王。司马衷即位后,任命他为大将军、尚书令等职。杨骏一案后,司马柬深感家族的灾难,常有忧虑,于是多次请求归还藩地,但始终未果。最终,司马亮和司马玮相继死于非命,令司马柬的预见力得到了广泛认可。可惜他英年早逝,年仅三十岁,朝廷上下为之深感痛惜,追赠谥号悼。
展开剩余74%司马玮,字彦度,司马炎的第五子,母亲为审美人。封号楚王,性格宽厚仁爱,热心施舍,深得百姓心。曾入朝担任卫将军、北军中侯等职,并且在任职期间,致力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。杨骏被诛之后,司马玮率兵驻守司马门,因年轻果敢、严厉惩治不法,逐渐为朝廷所忌惮。司马亮和卫瓘认为其性格过于刚烈,难以担当重任,于是想将其调回藩地,双方因此产生矛盾。贾后借机离间,挑起争斗,司马玮在她的指使下,误信其话,率军斩杀司马亮和卫瓘。后因朝廷下令逮捕,最终在廷尉审讯下被处死,年仅二十一岁,追赠骠骑将军,谥号隐。
司马乂,字士度,司马炎的第六子,与司马玮同母,母亲亦为审美人。封号长沙王,忠诚慷慨,机智果断,才智超群,广受士人敬仰。由于哥哥司马玮的死,他被降职为常王山。后响应三镇起义,凭功勋被任命为骠骑将军,再度封长沙王。然而,他不满齐王司马冏的专权,与河间王司马颙秘密结盟,联合发动政变,成功捉拿司马冏。可惜其后与司马颖、司马颙争权斗利,内斗不断,最终死于张方之手,年仅二十八岁,谥号厉。
司马允,字钦度,司马炎的第九子,母亲为李夫人。封号淮南王,曾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,假节,负责扬州和江州的军政大权。司马允深知太子的废除问题,曾提出立他为太子,这一提议获得了部分支持。时逢赵王司马伦废贾后,司马允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并担任侍中、都督。司马允性格沉稳、坚毅,广受军士尊敬,敏锐察觉到司马伦的篡位企图。为了保卫政权,司马允悄然养兵备战,密谋刺杀司马伦。可惜他被司马伦及孙秀逼迫,最后率军攻打东掖门,但不幸被司马都护伏胤诡计杀害,年仅二十九岁。百姓为之惋惜,追赠司徒,谥号忠壮。
司马遐,字深度,司马炎的第十三子,母亲为陈美人。封号清河王,外貌美丽仪态出众,因此深得武帝宠爱。后升任前将军、抚军将军及侍中。但他长大后性格懦弱、无所作为,不善与士大夫交往。司马玮起兵后,司马遐奉命率兵捕捉卫将军卫瓘,然而他放任卫瓘的旧部荣晦杀害卫瓘及其子孙,未能制止此事,造成了世人的指责。最终,他于永康元年去世,年仅二十八岁,谥号康。
司马颖,字章度,司马炎的第十六子,母亲为程才人。封号成都王,曾参与讨伐司马伦,后来联合司马颙攻打司马冏,并谋害了司马乂。他最终掌握了大权,掌控了重镇邺城,并被封为皇太弟。然而,他性格刚愎自用,权力斗争不断,最终由于与司马颙权力冲突,被废回成都。最终,在范阳王司马虓的长史刘与的策划下,司马颖被赐死,时年二十八岁。
司马晏,字平度,司马炎的第二十三子,母亲为李夫人。封号吴王,历任射声校尉、后军将军等职。他与兄司马允一同发动起义,攻打司马伦,失败后被逮捕审讯。由于言辞刚正不阿,劝谏朝堂,后被贬为宾徙县王,继而流放至代王。司马伦被杀后,司马晏恢复了封号,并升任上军大将军、侍中。他与长沙王司马乂对立,多次交战。最终在洛阳城陷落时,他与许多宗室一同遇害,年仅三十一岁。后来,其子司马邺继位,追赠太保,谥号孝。
司马炽,字丰度,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,母亲为王媛妃。封号豫章王,被册立为皇太弟。天资聪颖,品德清廉,若不是遭遇动乱,本可成为一位理想的统治者。然而,政局动荡使他无法实现理想。在刘聪攻占洛阳后,司马炽在逃亡过程中被俘,最终在平阳城遭杀害,时年三十岁,谥号怀皇帝。
——资料来源《晋书》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注意事项,鼎信配资,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