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一年级暑假打基础,二年级暑假弯道超车,六年级暑假用来逆袭"。今年暑假,火热的不只有天气,还有社交媒体上各种"贩卖学习焦虑"的视频。不少自媒体博主或商家,打着"暑假逆袭"的幌子,制造"不学就要落后"的紧迫感,吸引家长购买课程和教辅书籍。
【如果小学数学要是连97分都到不了,听我一句劝,五(年级)升六(年级)的数学你才七八十(分),暑假你不跟我学跟谁学呢】
从幼小衔接、小升初到初升高,几乎每一个年级都有覆盖在短视频博主口中,每一个学期的暑假都是"逆袭"的关键节点。从课程门类上看,"语文是分水岭""英语要提前学""奥数是敲门砖"……科科都必须重视。这些视频里的辅导老师可能分属不同机构,却用着同一套话术。当视频快要结束的时候,博主就会给出购书、购课建议,这些购买链接往往就附在视频左下方。
不仅如此,在一些视频的宣传语上,还用大字写着"某一年级是最可怕的""暑假别再玩了,几年级就是分水岭""不利用好这个暑假基本就和高中无缘"等。夸张的语气,配上令人紧张的音乐,让一些看了视频的家长直呼:倍感焦虑。在短视频、教培机构的一点点煽动下,原本就焦虑家长很快就蔓延成了"燎原之势"。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:"制造焦虑感,是成交的前提条件。"当家长瞄准着考试成绩排名,殊不知别人也瞄准了他们的钱袋子。
记者调查就发现,只要家长在社交平台搜索过复习资料,平台就会自动开始推送"暑假学习重要性"的短视频。哪怕原本没有给孩子报名补习班的计划,被算法几次精准推送"别人都在补,你不补行吗?"的灵魂拷问,再坚定的家长也难免会产生动摇。
随后,教培机构制作的一些短视频更是顺着家长的焦虑"添油加醋",制造紧迫感,让咨询量激增。在家长的担忧被推到高点时,机构课程作为"唯一解药"被适时抛出,促使家长"无条件信任"并买单。不仅如此,一些机构还直接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,开出了"学霸班"这种限时报名的课程,声称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,并持续通过语音、电话、留言等方式劝说入群的家长报名。
【咱们"学霸班"2024年重(点)高(中)录取率是92.7%,普(通)高(中)录取率是98.7%,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一个录取率,就是因为咱们给孩子一直是去做的全科的一个规划】
家长的焦虑层层转嫁,最终压在了孩子身上。机构销售课程时"贩卖焦虑"已成常态,这种宣传活动是否合法?"贩卖焦虑"的教培机构,链接中的课程、教材效果究竟如何呢?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,
【培训机构用话术来制造焦虑是一直以来的套路,一个就是虚假宣传,夸大培训的效果,这涉嫌违反广告法,因此要严格按照广告法来加以治理。所有的这个学科的培训机构在节假日、双休日、寒暑假不能够开展学科的培训。那如果在假期里面开展这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的培训,那其实就是违规的,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,都是如此。实际上是涉嫌违规经营,因此监管部门要对此进行查处。而另外一方面,就是不管培训机构它是怎样的一个话术,关键在于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,要理性选择,一个就是要看这个培训机构是不是有合法的资质,另外就是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来进行选择,而不是盲目去进行选择】
"贩卖焦虑"不仅在线上,线下同样普遍存在。学科类培训受限后,机构转向售卖"阅读赏析"、"思维训练"等非学科类项目,但实际上,依旧是"换汤不换药",教授奥数、超前学习高年级课程。针对教培机构贩卖焦虑乱象,此前,抖音 处理了一批违规视频和账号,并禁止其发稿、带货。今年7月,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相关通知,其中明确提出,要坚决遏制节假日上课补课。相关部门三令五申,背后用意也是想将暑假还给孩子。对于贩卖焦虑的教培机构,又该如何治理?对此,熊丙奇认为,
【对这些贩卖焦虑的账号虚假宣传,平台就要加强审查的。一个是虚假宣传,另一个开展学科的培训是违规的,因此他也应该加强清理。同时要通过建设教研体这样的方式来形成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的活力。那由此就是家长也会摆脱相关的焦虑,在学校和社区的共同支持之下,来为孩子这个规划适合孩子的假期生活。】
举报 相关阅读配资注意事项,鼎信配资,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